從數位永續到包容性設計 遊人設計帶動品牌實踐社會影響力

專注於數位永續設計的遊人設計總監陳迺欣,受邀分享數位永續

Share:

《跨國好生意》podcast 頻道
節目主持人 張瑋容
受訪來賓 陳迺欣 Kirsten/遊人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隨著環境保護的永續意識抬頭,數位永續與數位包容性設計也開始為企業重視。專注於數位永續設計與轉型的遊人設計有限公司,透過串聯數位科技與社會責任,引領企業打造具備數位競爭力的品牌體驗。

陳迺欣日前受邀參加由好優數位創辦人張瑋容主持的Podcast《跨國好生意》 節目專訪,分享她如何從廣告、數位產品設計一路走到英國攻讀永續設計,並協助企業打造永續品牌的心路歷程。

「數位永續不是只有低碳,更該注重如何在設計端就降低數位資產的能源消耗,讓網站、App更輕量化,進而達到效能優化與環境友善的雙贏局面。」陳迺欣指出,對資料隱私與AI倫理的關注,也是她推動品牌責任設計的初衷。

陳迺欣說明,「數位永續」可簡化為三大核心面向:數據保護、能源效率與使用者體驗。舉例來說,企業網站在視覺與多媒體設計上若不經優化,不僅導致高耗能,也可能因延遲率高,影響使用者體驗,甚至削弱品牌形象。「一個網站能否在非洲或英國高鐵上快速開啟,關鍵在於背後的設計邏輯是否具備永續思維。」

遊人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迺欣分享數位永續更需注重如何在設計端就降低數位資產的能源消耗,進而達到效能優化與環境友善的雙贏局面。
遊人設計總監陳迺欣分享數位永續更需注重如何在設計端降低數位資產的能源消耗,進而達到效能優化與環境友善的雙贏局面。(圖片來源:canva)

數位包容打造廣泛族群的通用體驗

然而,遊人設計的實踐並不止於此。近年來,團隊逐步將焦點拓展至「數位包容性設計」,以不同使用者的情境為核心,優化數位與實體互動的整體體驗。陳迺欣強調,所謂包容性,是透過理解「暫時性障礙」的概念,打造能被更大範圍使用者接納的通用體驗。

「你可能不會每天都需要無障礙設計,但在大太陽底下無法看清螢幕、抱著小孩時只有一隻手能操作,這些都會產生類似障礙的使用情境。」她指出,現代社會中無人商店、自助機台雖普及,卻也突顯出高齡者與數位弱勢族群的使用困境,因此,設計者的同理心與情境模擬能力,成為設計包容性體驗的關鍵起點。

對於企業是否會因投入包容性設計而增加成本,陳迺欣則認為,唯有品牌真正想做出社會影響力,這些設計才會落地,「我們的客戶大多是在一開始就有永續意識,來找我們合作,這樣的前提讓數位永續設計導入不再困難。」

陳迺欣也呼籲品牌經營者與設計師們思考,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如何讓每一次設計,都成為一種包容與共融的行動。「品牌要呈現差異,就是在細節的溝通與實踐。」陳迺欣說,未來遊人設計也希望進一步結合AI技術,提升設計流程效率與客戶溝通品質,並持續深化「設計即永續」的核心理念。

延伸閱讀

林秋雯倡議DEI多元共融 助企業打造友善與永續職場環境

打造工藝人文空間 「宮藝室研所」用工匠精神承載永續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