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有前途?米可吉他為古典琴弦孵化未來

米可吉他

Share:

《跨國好生意》podcast 頻道
節目主持人 張瑋容
受訪來賓趙柏群/米可吉他音樂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

許多人對吉他的印象都停留在求學期間的社團活動,或是街頭藝人的表演樂器,但鮮少人知道吉他其實是與鋼琴和小提琴並列的全球三大樂器,更難以想像將其視為生涯的長遠選擇。《跨國好生意》podcast 頻道節目主持人張瑋容,邀請到「米可吉他音樂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趙柏群,分享他如何以琴弦鋪路,進一步為喜愛音樂的後進打造實踐才華的未來。

立即點選下方「▶ 播放」按鈕,收聽本集節目。

好優數位_PMA-Podcast-EP45
點擊聆聽《跨國好生意》podcast

「我第一代的學生,從國小跟著我到大學畢業,現在已經在我的公司就業了。」
1983年次出生的趙柏群,成長的背景正是台灣的民歌時代,在音樂的洗禮下,古典吉他在他國小三年級時走入了他的生命。但由於當時的環境以流行吉他為主,因此當父親在他15歲的年紀,鼓勵走往吉他的人生道路時,手上的古典吉他其實讓他心裡充滿不確定。

後來趙柏群在2008年正式起步創業,一開始他是以個人工作室的型態從事吉他教學的工作,但在教學生涯度過4個寒暑後,某天他的其中一位學生告訴他,自己也想當吉他老師。

「我想說,你想要當吉他老師,這跟我有關係嗎? 」但他轉念一想:「欸……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於是2012年,趙柏群便將他的音樂教室擴大規模,轉為可容納更多吉他師資的教學團隊,同時也將個人工作室升級為公司型態,成為如今「米可吉他音樂學院」的起點。

特質分工,表演與教學分進合擊

「古典吉他在大專院校的音樂系中,非常非常的小眾,可能每個年級只有1~2個名額。」
趙柏群認為,招募音樂人才是創業的過程中一直存在的困難,因為每個學校的音樂系,古典吉他科的學生加起來可能不會超過6個人,而且到了近幾年,少子化的趨勢讓這個困境更顯嚴峻,因此他在音樂學院中規劃了從學習到就業一條龍的全方位培訓機制,藉此希望增強吸引音樂界年輕心血投入的誘因。

而人才的稀缺,也連帶影響學院樂團對外演出的機會,「我們在台上的演出人員,大部分也是教學人員,所以當他們要演出時,就必須要犧牲教學時間,學生就沒辦法上課。」但這樣的現實,他卻轉念將近年和Z世代相處時,所遇到的世代落差問題一併解決。

「因為他們習慣的是網路,是LINE 這些科技產品,所以他們在人際溝通上,有越來越薄弱的趨勢。」為此他開始專注打造對外演出的平台,讓喜歡吉他但不善於教學的學生,可專心以表演為生,也為原本必須在表演與教學兩頭跑的團隊成員分擔壓力。

不過在近幾年經營有成後,他又面臨下一個煩惱:「我現在有點忙不過來了!希望可以有個像經紀人角色,幫我打理樂團的夥伴!」

夾縫逼出創意,當古典吉他遇見當代潮流

起用年輕世代的學生,卻為他在吉他的音樂世界中找到新的出路,「早期大家純粹欣賞古典音樂的市場,其實有慢慢地在萎縮中,現在的音樂如果不卡進動漫或電影主題曲的元素,其實很難推得動。」

因此針對動漫元素的靈感,趙柏群便抱著給年輕人機會的心態,交給團隊中的大學生去企劃一切內容,從台詞的撰寫、影片的製作及網路的宣傳圖素材,都不假他人之手,「結果大家的迴響非常非常好!」

在獲得觀眾的正面反應後,趙柏群進一步思考,如果能將其升級,比如透過硬體設施的提升,創造更好的效果,是否能成為屬於「米可吉他」的定裝劇,甚至進一步作為讓全世界能夠看到古典吉他樂團獨特性的機會點。

「我們希望塑造出來的氛圍,是讓吉他的樂趣跟歡樂能夠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覺得它很輕鬆也很平易近人。」他笑著談到當初結合動漫時,面對來自業界的質疑:「有人會覺得為什麼要古典吉他要談動漫,但這就是我們在夾縫中求生存,不得不的選項啊~」

未來 10 年願景,走過全球 10 大音樂廳

「人生真的很短, 一眨眼,一回頭,16年就過去了!」2012年起,趙柏群便帶著自家的樂團四處征戰,從波蘭、新加坡、馬來西亞,一直到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重慶、南寧、廣州……等等城市,「我們希望接下來的10年,可以把全球10大音樂廳都走過一遍。」

為了邁向世界巡演的目標,他在近期將公司改制為非盈利組織,讓盈餘不做分配,也開放大眾捐款,期待能靠著民間的善意以及營運的資金,帶領團隊完成下一個夢想,「明年跟後年,我已經在洽談澳洲的雪梨歌劇院了。」

趙柏群最後提到,其實「米可吉他」在每一年的暑假固定都會有音樂會,明年的主題將是電影的主題曲,目的除了對外界展示「米可吉他」所培育的古典吉他音樂人才,也期望讓現在家中有孩子正在學習古典吉他的家長,看見未來的可能性。

「學古典吉他並不會餓死,我們想要創造希望跟夢想,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不會感到孤單。」

國際企業實施 ESG 的範例

音樂教育的創新商業模式 陳冠文用薩克斯風助圓人生夢

最新文章